我在領英遇到“殺豬盤”:騙子忙到忘了自己名字,假賬號兜售成生意
殺豬盤正在侵入職場社交平臺。
作者/周嘉寶??來源/時代財經APP
你在領英被騙子盯上了嗎?
圖片來源:Pexels
“領英也有殺豬盤了!”“求求領英整治一下好不好,不要讓殺豬盤老殺到我。”“年紀輕輕CEO,偏偏眼瞎看上我。”近期,有不少網友在微博上吐槽在領英平臺上遇到“殺豬盤”。
他們所提及的領英,英文名為LinkedIn,定位于全球職場社交平臺,是不少職場精英人士求職和交友的空間。領英在2014年進入中國,截至去年11月3日,領英的全球會員總數超過7.22億,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會員數超過5200萬。
有資深獵頭向時代財經表示,領英相比國內本土的一些招聘平臺,人才庫更廣,人選質量更高,服務費也更貴。“尤其對于一些國際頂尖咨詢公司以及頭部互聯網大廠的對應崗位,國內傳統招聘平臺基本沒有匹配的對象,這類人選很少用到這些網站進行求職。”
另一位使用領英超10年的用戶告訴時代財經,領英本質上是一個社交平臺,“它的招聘功能是以龐大的社交用戶信息庫為基礎而衍生出來的,騙子歸根結底是看中了平臺的社交屬性。”
騙子業務不精,自己叫什么都能忘
不久前,從事數據分析工作的林多多(化名)收到了一個領英好友連接請求。她按照慣例先查看了對方的檔案,檔案顯示對方在全球知名的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工作了五年多。
“我覺得真正在麥肯錫工作這么多年的人應該不會加我,但是我也不知道領英會有殺豬盤,不確定是騙子。”雖然當時林多多心中存疑,但因為領英兼具社交與求職多個功能,林多多認為關系網絡中多個人脈也沒什么壞處,所以對方提出交換微信時,她也欣然同意。
“忘了自我介紹,我的中文名叫張天勝,南京人。”雙方添加微信之后,林多多在聊天中得知,這個自稱為“張天勝”的人在麥肯錫的職位是Junior Partner,中文意思是初級合伙人。
而獵頭行業資深從業者告訴時代財經,外資公司鮮少有Junior Partner的叫法,麥肯錫該類似崗位的通用叫法為“Associate Partner(副合伙人)”,該崗位第一年年薪應約在250萬元。林多多不在咨詢行業,對此也并未察覺異樣。
“你為什么加我?”面對林多多的詢問,對方禮貌回應:“就是有金融方面的問題可以交流交流。”實際上自與“張天勝”聊天開始,微信平臺一直在向林多多發送核實對方身份,保護自身財務及隱私安全的相關警示。但因為兩人聊天中并未涉及到財務問題,林多多也沒有多想。
除了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天,“張天勝”和林多多的對話在加上微信后的第一天以平淡收尾。戲劇性的一幕發生在次日,林多多也是在這一天拉黑了“張天勝”,并在社交網絡上發布了一條關于領英“殺豬盤”的內容。
頭天下午稱自己為“張天勝”的男人,在第二天向林多多發來一條消息:“Hi 都忘記問你的名字了,我的中文名叫張志虎,你可以叫我啊虎,朋友們都這么叫我。”不到24小時,林多多的聊天對象從“張天勝”變成了“張志虎”。
“你不是叫張天勝嗎?”面對林多多的追問,對方過了10分鐘才回復:“Sorry,一直沒有糾正過來,我自己都沒叫習慣呢,我媽媽給我找的南京本地算命瞎子給算的。說改天勝可以在40歲之前當大將軍。你可以叫我天勝。”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林多多現在回想起來,或許是對方加了太多人,“業務”太繁忙,忙到忘了自己的姓名。
而此時,林多多剛好看到有人在社交網絡上發布“殺豬盤”的內容,與“張天勝”的行為十分類似,她還發現對方轉賬的名字和之前說的對不上。“張天勝”與林多多的緣分以拉黑微信告結,當林多多再次在領英平臺查看時,發現對方的賬號已經被封號處理。
精英人設是標配,網上有人售賣領英賬號
除了林多多,剛剛畢業的高雨(化名)也在領英上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據時代財經觀察,精英人設是這類騙子的標配。高雨遇到的騙子在檔案中的職位是“希爾頓酒店管理”。高雨分析,領英上大家一般都開門見山,要么是想申請某個職位,要么就是想了解某個行業,但這位酒店管理人士卻說:“閑來無事拓展人脈。”這引起了高雨的懷疑。
雖然多位有類似經歷的網友向時代財經表示,領英上這類型的人基本都會說一些英語,偶爾也能談業務,但實際上真正深入聊下去很容易露餡。
盡管如此,在知乎平臺上,依舊有網友分享遭遇領英“殺豬盤”被騙50萬元的經歷。騙子同樣頂著美籍華裔、石油開發承包商等“精英”光環,在聊天鋪墊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后,以郵箱、銀行卡出問題請該網友救急轉賬,直至一個月后借款轉賬的壓力讓她崩潰,才被知情同事強制要求報警處理。
時代財經發現,注冊與完善信息的過程中,領英平臺并未有針對用戶履職經歷核實的相關制度。
針對近期領英平臺頻現威脅用戶財產安全的風險事件,時代財經以咨詢者身份聯系了領英客服人員,該客服人員表示用戶如發現對方身份等信息造假、有詐騙嫌疑,可以聯系客服,客服會以郵件的形式提供一個舉報渠道,會根據提交的相關內容,對被舉報賬號信息進行核實。
另外,在領英幫助中心,關于“識別和舉報詐騙”有專門的一頁內容說明,并明確表示:“如果您在領英收到詐騙消息,請聯系我們。如果您遭到詐騙,請向當地執法部門舉報。”
圖片來源:領英截圖
時代財經還發現,網絡上有人在以10元-15元不等的價格售賣領英賬號,售賣的賬號均包含電子郵件地址,資料已添加,且賬戶在不同國家的IP地址中注冊。該賣家提供的銷售記錄顯示,目前共售出了1458個領英賬號。
圖片來源:領英賬號賣家
騙子們為什么盯上了職場社交平臺?
從事相關犯罪打擊工作的齊林(化名)向時代財經表示,領英屬于關系型社交網絡,兼具求職功能,用戶的信息公開程度較高,并且平臺使用者對有關聯的用戶存在天然的信任感。
齊林表示,在常見的網絡詐騙案例中,騙子也會篩選目標人群,對于在普通社交平臺上大范圍地撒網,職場社交平臺為此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例如用戶的收入水平、交往人群、教育背景等。
“騙子并不會特定針對某一個平臺,一般是多個平臺撒網,而且對每個平臺和每個人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是不一樣的。但都有固定的話術和人設。”齊林指出,用戶應該重視各平臺的安全預警信息,也可以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以防受騙。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