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份公告換來股價大跌,“豬茅”牧原坦言要允許別人質疑!網友:比扇貝跑了還可笑
“豬茅”牧原股份32家子公司商票逾期事件還在發酵。為此,公司召開了電話會議,進行了進一步說明,坦言“要允許別人質疑”。
來源/財通社? 作者/王鑫
“豬茅”牧原股份32家子公司商票逾期事件還在發酵。為此,公司今日下午召開了電話會議,進行了進一步說明,坦言“要允許別人質疑”。
今日,牧原股份跳空低開逾6%,收盤大跌5.12%,而新希望、溫氏們皆收漲。牧原最新市值2577億,已較高點腰斬。既有周期下行的因素,也有被財務造假質疑嚇壞的投資者在用腳投票。
今日晚間,牧原股份最新公告稱,截至2021年12月6日,公司9家子公司尚存逾期未支付商業承兌匯票合計755.98萬元。經公司與持票人、銀行積極溝通處理,截至目前,前述755.98萬元商業承兌匯票已全部兌付完畢。
32份公告引來更多質疑
巧合的是,昨晚32家子公司商票逾期事件被曝后,牧原股份一口氣也發布了32份公告,讓人目不暇接。
其中,對下屬子公司商業票逾期的情況說明并不足以讓一部分投資者信服。
牧原股份稱,經公司核查,由于公司未及時收到部分持票人的有效提示付款申請,或持票人選擇的清算方式不符合銀行要求等原因,導致公司無法按時兌付商業承兌匯票。
而在雪球上,有網友則質疑,“把逾期推給財務人員忘了發起付款,比扇貝跑了還可笑”。也有大V認為,商票逾期事件反映出牧原財務人員極端底下的水平,對商票的有關制度了解不夠全面。
從目前的網絡輿論來看,有三種主要觀點。
第一種類似“天地俠影”觀點。主要從財務報表中找到造假的蛛絲馬跡。諸如大存大貸、毛利率之謎(長期高于同行業20%到30%)、巨量在建工程等問題。
第二種認為主要問題是步子邁太大。有投資者認為,其實牧原主要問題跟恒大一樣,步子太大了,杠桿用的太猛,結果豬肉價格遲遲不上行,導致資金鏈緊張。
第三種就是堅定看好。“不管牧原有沒有造假,如果相信工業化養豬,目前國內只有牧原可以做到。”
因此,不同觀點也讓一些網友蒙圈, 有牧原的投資者發問:“這究竟是要籌碼還是要命?”
牧原的資金饑渴癥
盡管對牧原的質疑聲四起,但是多是疑存無據。不過公司的資金緊張又有了新的證據。
昨晚,牧原股份一方面強調“目前公司生產經營與現金流情況正常,截至2021年9月末公司貨幣資金余額為99.50億元。”
另一方面,牧原股份又公告,為確保公司有足夠的生產經營和投資建設資金,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擬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申請授信額度總計為不超過人民幣700億元整,具體融資金額將視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生產經營和投資建設的實際資金需求確定。此次申請授信額度有效期為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
10月18日,公司還發布了非公開發行股票的預案,公司計劃向控股股東牧原集團定增募資不超過60億元,發行價格為40.21元/股,在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而在此次定增之前,牧原股份還募集了95.5億元的可轉債,其中51億元用于生豬養殖建設項目,19億元用于生豬屠宰項目,剩余25.5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
至此,用于補充流動性,牧原股份募集的資金超過85.5億元。
牧原的資金饑渴源于行業下行周期仍大步擴產能。三季報顯示,公司經營現金流為132.93億元,而投資現金流為-283.25億元,二者之間的巨大缺口就必須通過籌資解決,因此籌資現金流高達95.76億元。大貸大建,還造成三季度現金凈流出54.56億元。
對應到資產負債表,三季報,公司資產負債率上升到59.79%,其中,負債增加到977.5億。有息負債中,短期借款187.93億,長期借款145.09億,應付債券93.46億,同比增加約150億。
不少投資者認為公司貨幣資金高達99.5億元,按理說不缺錢,但是相比公司的體量來說確實杯水車薪,其中還有部分屬于使用受限制的資金。
牧原也預感到未來的資金壓力,在近期的調研活動中透露,公司目前對明年資本開支沒有具體規劃,要結合明年的現金流情況綜合考慮。公司近半年對在建工程進行了更加嚴格的管理,對完工進度低于50%的非必要在建工程暫停施工,對完工進度超過 50%的在建工程實施一事一議。明年新增資本開支將優先滿足公司該部分在建工程的完工。
再開電話會議:要允許別人質疑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投資者的不斷質疑,在今日下午,牧原股份召開了投資者電話會議,針對商票逾期進行了進一步的回答。重要問題及回答梳理如下:
牧原稱,本次公司出現32家子公司商票逾期,主要是系統性原因導致的。商票持票人在系統提交兌付申請后,由于銀行系統原因以及持票人兌付申請信息填寫規范等原因,銀行系統會自動拒絕兌付。根據票交所相關規定,這就算是一次逾期。如果持票人在銀行系統拒絕兌付后再次點擊兌付申請,再次被拒絕后就形成第二次逾期。
持票人為什么會不及時發起付款申請?牧原解釋,主要是系統和操作的問題,沒有發起付款申請的占比較小。
針對之前是否出現過票據逾期的情況,牧原稱,多次兌付失敗公司層面不完全可控,但是有些情況是可以避免的。統一管理商業票據,到期前和持票人及時溝通是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的。
商票逾期有哪些影響?牧原也進行了回答。
目前公司商業票據收益率穩定在15%左右,與其他發生違約甚至債務危機的企業動輒收益率飆升至50%+完全不同;由于昨晚以來事件持續發酵,相關金融機構也向公司詢問相關情況,公司也做出了詳細的說明,在資本市場也第一時間發布了相關的說明公告。目前看對公司未來的融資沒有產生實質性影響。
關于700億授信的情況,牧原表示,每年股東大會在5月召開,股東大會通過之前只能用上一年度的額度。最近會在12月把關聯交易、授信額度等統計后提交股東大會然后授權董事會執行表內貸款余額400多億,比例正常。700億的授信額度包括正在辦理以及明年計劃要辦理的額度,也包括了預留空間。
牧原還透露,公司11月生豬銷售均價16元多,低于全國均價。主要原因是主產區占比高,價格低。此外,公司銷售的豬群中包含了商品豬和退役種豬,后者價格要低,歷史看拉低均價不到0.5-1元。
而據先前的調研活動公告,2021年以來,公司生豬養殖成本維持了持續下降的趨勢,目前公司商品豬完全成本已經下降到 14.7元/kg 左右。根據目前在群情況,2021年底月度完全成本與14 元/kg 會有一定差距,預計可達到 14.5元/kg以下水平。公司 2021 年全年出欄預計在 4000 萬頭左右。
據悉,牧原商品豬完全成本口徑中,包括相關折舊攤銷費用。公司生豬養殖完全成本包含養殖、銷售過程中發生與承擔的所有費用與成本,如生產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財務費用等。此外,公司先前透露的商品豬標準體重在120公斤左右。
昨晚披露的11 月份生豬銷售簡報顯示,2021年11月份,公司銷售生豬 387.4 萬頭(其中仔豬銷售7.2萬頭),銷售收入67.67億元。其中向全資子公司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合計銷售生豬 30.48 萬頭。2021年11月份,公司商品豬銷售均價15.96元/公斤,比 2021年10月份上升34.34%。
值得一提的是,今日電話會議中有人提問:目前輿論環境對牧原不太友好,甚至有人在媒體故意發布不實信息,公司的應對?
牧原回應,必須承認3月以來遭遇較大輿情事件后發現公司的公共輿情管理的工作不足。
牧原表示,關于媒體環境,董事長有個指導原則:作為上市公司要允許別人質疑,也有義務向投資者披露相關信息,也歡迎進行討論和爭論,當然這需要建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的。
“如果有人捏造事實故意抹黑,公司法務部門也會保留進一步維護權利的義務。”牧原強調。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