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凈利潤倒數第一、新華吞下年內最大罰單,信托考生如何補習?
信托行業進入陣痛期。
作者/丁一?編輯/付影?來源/獨角金融
中考、高考,甚至是期末考,伴隨著夏天一起來的,還有各種考試的成績。正是提交答卷時,即便是告別學生時代幾十年的信托人也不例外。每到年中,各信托公司的業績都是行業關注的焦點。
截至目前,59家信托公司披露了上半年的經營情況。總體來看,超過半數公司的營收、凈利潤出現下滑。伴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地,行業分化也在持續加劇。轉型、罰款,處于“深水期”的信托行業,“中考”答卷上同樣暴露出了不少問題。
昔日“黑馬”安信信托凈利潤倒數第一
百瑞信托研究發展中心提供數據顯示,截至7月15日,共有59家信托公司披露了未經審計的2022年半年度財務報表。
從營收來看,在有可比數據的57家信托公司中,實現營收增長的有19家,占比33.33%,剩余超6成信托公司的營收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營業收入超過20億元的共有七家,分別是平安信托、建信信托、中信信托、重慶信托、五礦信托、光大信托、中融信托。
各信托公司的凈利潤表現同樣不容樂觀。今年上半年僅有25家信托公司實現正增長(或由負轉正、虧損減少),占比為43.86%。凈利潤增速在20%以上的信托公司數量為7家,凈利潤下降幅度超過20%的則有29家,其中下降幅度在20%至50%之間的信托公司數量最多,為17家。
根據披露,安信信托上半年虧損9億元,在已披露業績數據的信托公司中排最后一位。
早在2006年,安信信托完成股改之后,曾借著信托行業的東風,扶搖直上成為業內當之無愧的“黑馬”。2008年至2013年間,安信信托的歸母凈利潤從2688.92萬元增加至2.79億元,5年復合增長率達到59.73%;營收也從1.26億元增加至8.7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7.32%。
不料,從2018年開始,受“踩雷”印記傳媒、中弘股份等影響,安信信托業績開始走下坡路。
2018年1月29日,安信信托斥資13.6億元從印記傳媒實控人肖文革手中買入1.07億股份,之后印記傳媒停牌被立案調查,最后退市;同年,由于經營狀況的不斷惡化,中弘股份于2018年12月27日退市,彼時距離安信信托所持有的5.5億債權到期不到4天,突然的退市也將安信信托拉入漩渦之中。
2018年至2021年,安信信托分別虧損18.33億元、39.93億元、67.38億元和11.29億元,合計虧損超147億元。
由于業績的暴跌,2018年、2019年安信內部財務副總裁、合規總監、監事等多位高管陸續出走。
隨之而來的,還有諸多的訴訟官司。
2021年5月11日,安信信托發布訴訟公告,公告顯示公司新增6宗訴訟案件,尚在審理當中。值得一提的是,這6起訴訟案件均與營口沿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相關,涉訴金額高達36.15萬元。
圖源:安信信托訴訟公告截圖
今年以來,為了推動安信信托的風險處置,安信信托控股股東上海國之杰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對所持有的安信信托14.55億股股份公開進行司法處置,但兩次均無競買人出價。
4月份,安信信托發布公告稱實控人高天國因病逝世,目前安信信托處于無實控人狀態。
實控人離世、業績暴跌、訴訟纏身,作為滬深兩市僅有的兩家上市信托公司之一,安信信托從信托第一股淪落到業績“吊車尾”,境遇不禁讓人唏噓。
但事實上,高管變動在信托行業并不足為奇。
據不完全統計,除了安信信托,今年上半年共有6家信托公司的核心高管變動。3月,雪松信托董事長由祁邵斌變更為韓偉明,江蘇信托總經理由王會清變更為嚴珊;5月,吉林信托總經理由劉成變更為張兆義;6月,江帆出任東莞信托總經理,國元信托董事長由許斌變更為許植,總裁由許植變更為于強,外貿信托總經理變更為衛濛濛。
其中,江蘇信托、東莞信托、國元信托、外貿信托在57家信托公司的利潤總額排名中分別位于7位、42位、31位和18位,很難判斷高管的變動是否與各公司上半年的業績有關。據業內人士分析,高管變動除了正常退休后的交替外,多為系統內部調整與變動。但不論何種原因,高管變動都會導致公司規劃及發展目標的變化,將會給信托公司帶來不小的影響。
標品家族齊發力,信托轉型正當時
2021年以來,國內多家房企身陷流動性危機,比如恒大、華夏幸福等,地產信托風險項目也由此增加,對部分資金鏈承壓的房企而言,面臨兌付的房地產信托產品規模即便不大,卻仍是考驗,為此,信托公司紛紛嘗試轉型其他類信托產品。
自2018年以來,信托行業逐漸在“兩壓一降”(即“繼續壓降信托通道業務規模,逐步壓縮違規融資類業務規模,降低金融同業通道業務,加大對表內外風險資產的處置”)要求下整改,但整體依然處于轉型陣痛期當中,規模的不斷收縮依然是導致信托業績整體下滑的主要原因。
信托行業面臨洗牌,轉型成了各家急需解決的問題。
清華大學法學院金融與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邢成對《金融時報》表示,“結合新業務分類監管的相關內容、信托公司目前的業務實踐和我國經濟發展現狀來看,最切實可行的、中短期內最具可操作性的核心業務有以下幾類:一是標品投資,二是服務信托。”
伴隨著市場的回暖,標品信托的成立數量和規模開始大幅反彈,信托公司布局標品業務的熱情也逐漸上漲。從2021年年報數據來看,外貿信托、華潤信托、江蘇信托、五礦信托以及平安信托等信托公司的標品信托產品新增規模明顯,頭部信托公司的標品信托業務已逐漸呈現出規模優勢和品牌效應。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數據顯示,6月共計成立集合信托產品2177款,成立規模為1095.86億元,環比增長90.55%。其中,投向金融領域的產品成立規模為595.7億元,占比超過50%,環比增加188.08%。
在標品信托之外,還有不少公司開始布局家族信托。早在2020年,中信信托公司家族信托和保險金信托客戶規模就超過3000名,受托資產規模近人民幣500億元。2021年,中信信托還開展了家族信托管理系統。除此之外,平安信托實現家族信托投資線上化,山東信托研發推出家族信托綜合管理平臺系統,各家在家族信托領域的發力可見一斑。
中國信托登記有限責任公司數據表明,截至 2021 年末,家族信托存續規模約為 3494.81 億元,較 2020 年增長約 30%。今年6月份,新增家族信托119.95億元,環比增長63.22%。
當然,還有不少信托公司選擇回歸本源,專注于開拓符合信托本源功能的新業務。例如,國投泰康信托成功發行全國首單車險分期ABS(債券型投資信托基金產品),中誠信托落地首單未成年人作為委托人的慈善信托,中海信托、興業信托等推出多項綠色信托產品。
邢成表示,“未來的信托公司是走專業化、差異化之路,定位是小而美的精品店。所謂差異化定位,就是說今后全行業幾十家信托公司都要有自己的專業特色,有的信托公司可能以股權投資為核心競爭力,有的信托公司可能在標品業務上脫穎而出,也有的信托公司可能在資產證券化或者家族信托等業務上成為佼佼者。”
新華信托今年收17張罰單,刷新行業之最
伴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地,信托行業告別野蠻生長的歲月。翻開硬幣的背面,與積極轉型截然相反的,是信托公司大規模的被罰。
“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房地產流動資金貸款”、“第三方非金融機構推介”、“關聯交易”…這些信托行業的“敏感詞”不斷出現在行政處罰決定書上。
據“第一財經”7月7日統計,今年以來各地銀保監局已經累計針對16家信托公司披露了至少47條處罰信息,遠超2021年全年的29條,處罰金額共計2247萬元。
今年以來,信托公司最大罰單發生在未等到接盤者最終走向破產清算的新華信托身上。
7月11日,銀保監會重慶監管局針對新華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華信托)及其相關責任人發布了17則處罰信息。其中,新華信托因未事前報告關聯交易、發放不當激勵、通過關聯方違規開展實業投資等13項違法違規事實被罰1400萬元,同時,新華信托董事長、總經理等16名相關責任人收到警告或終身禁業等處罰。
圖源:重慶銀保監局官網截圖
除此之外,7月6日重慶銀保監局還披露了針對新華信托詹春光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告知書顯示,詹春光在新華信托工作期間,對該公司“三查”嚴重不盡職和違規為銀行提供通道業務負主要責任,造成重大損失。同時公告中還指出,詹春光目前已經“失聯”, 重慶銀保監局曾于6月2日向詹春光原住址郵寄的《告知書》等文件,因相關地址“查無此人”均被退回。
加上新華信托的最新罰單,年內已有16家信托公司累計披露至少64條處罰信息,處罰金額高達3647萬元。
從處罰方式來看,主要包括警告、責令改正、禁止從業(終身或有限期內),以及罰款。除了上文提到的詹春光,外貿信托原高級信托經理林威、原中江信托(現雪松信托)董事長襲強均被終身禁業。
自2018年資管新規出臺以來,信托業強監管的態勢一直在持續,未來在“兩壓一降”之外,信托行業還將面臨股權管理、團隊設置等多方面的監管。對于各位“考生”來說,考試越來越嚴格,他們又會交出怎樣的答卷呢?歡迎留言討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