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軍時代落幕,安國勇出任嘉實基金董事長
9月19日,嘉實基金發布公司高管變更公告顯示,安國勇出任公司董事長,任職日期自公告日起,公司已按有關規定向監管機構備案。
出品|達摩財經
公開資料顯示,安國勇出生于1973年,曾任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船舶貨運保險部總經理,華夏銀行副行長(掛職),中國人保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裁。現任中誠信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總裁。
趙學軍時代落幕
嘉實基金于1999年3月在上海成立,是中國最早設立的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現如今已發展為具有“全牌照”業務的綜合性國際化資產管理集團。
嘉實基金目前處于無實際控制人狀態,中誠信托持有嘉實基金40%的股份,為公司第一大股東。立信投資與德意志資產管理(亞洲)有限公司則分別持有嘉實基金30%股份。官網資料顯示,中誠信托持有公司的20%的股權已質押給中國信托業保障基金。
在本次正式任命為董事長之前,安國勇一直接替趙學軍代行公司董事長職責。
8月9日,嘉實基金發布公告稱,公司從相關方面獲悉,趙學軍因個人問題正配合有關部門調查,配合調查事項與本公司基金業務無關。同時,趙學軍已辭去公司董事長職務。嘉實基金董事會已做出安排,由聯席董事長安國勇代行公司董事長職責。
回顧嘉實基金近幾年的管理層變動,在趙學軍擔任嘉實基金董事長之前,公司的三任董事長皆來自于中誠信托。但嘉實基金一直實行“總經理負責制”,趙學軍實際上一直被認作是嘉實基金的核心。
趙學軍出生于1966年,加入嘉實基金前,曾就職于天津通信廣播公司、外經貿部中國儀器進出口總公司、北京商品交易所、天津紡織原材料交易所、商鼎期貨經紀有限公司、北京證券有限公司、大成基金等。
趙學軍在嘉實基金任職已有近24年的時間。2000年9月,嘉實基金聘任34歲的趙學軍為其第一屆經營班子的新任總經理。
2006年至2007年,隨著股票市場牛市的到來,公募基金行業迎來了第一個發展高峰。當時,華夏基金范勇宏、南方基金高良玉、易方達基金葉俊英、博時基金肖風,以及趙學軍被業內并稱為“基金黃金一代”總經理。其中,趙學軍是五人中在總經理崗位上任職時間最長的一位,任職時間長達17年。
2017年,嘉實基金原董事長鄧紅國卸任,趙學軍接任董事長。雖然公司總經理一職交由經雷擔任,但趙學軍仍然對公司事務參與較多。
嘉實基金在趙學軍任職期間規模一直穩定實現增長。截至9月19日,嘉實基金管理資產規模共計9705.86億元,在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名第8位。
主動權益產品規模業績雙降
2022年,嘉實基金管理資產規模曾有過短暫下滑,但隨著近兩年公司在非貨基金上的持續發力,使其整體規模又重新恢復了增長。
在管理規模前10名的公司中,嘉實基金是唯一一家信托系公司。從旗下公募基金業務結構來看,當前嘉實基金的債券基金規模占比最大,達到3324.45億元,占比34.07%,也成為嘉實基金近年來規模增長的主要力量。股票基金規模為1867.53億元,占比19.14%。混合型基金規模1015.77 億元,占比10.41%。
Wind數據顯示,2022年末,嘉實基金的全部資產合計為7986億元,對比上年同期的8115億元微降1.6%。其中,非貨基金規模為4857.11億元,在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名第9位。截至今年6月末,嘉實基金的非貨基金規模為6586億元,排名已升至第4位。
嘉實基金近兩年非貨規模雖增速明顯,但旗下主動權益產品卻面臨規模業績雙雙下滑的局面。在其主動權益產品中,規模最大的基金為嘉實新興產業,目前規模為50.89億元,其操盤者是嘉實基金權益投資的頭號人物歸凱。
今年以來,嘉實新興產業的表現不佳,截至9月19日,虧損17.48%。放長時間來看,近三年嘉實新興產業累計虧損達到47.64%。歸凱目前在管9只基金,在今年賺錢效應較強的情況下,歸凱的整體業績卻依然處于虧損狀態,整體虧損17.42%。
身為嘉實基金副總經理、投資總監的姚志鵬同樣表現不佳,其代表基金嘉實智能汽車近三年的收益率為-65.87%,在同類基金中處于墊底位置。
而嘉實基金的其他知名基金經理如張金濤、譚麗、王貴重等,表現也參差不齊。張金濤管理的嘉實滬港深精選基金,作為一只可以投資港股市場的產品,在近年來的表現中,雖然凈值收益有所波動,但近三年和今年以來的業績分別錄得-18.93%和4.76%,相較于大盤股的表現,仍然顯示出一定的優勢。
譚麗管理的嘉實新消費基金,近三年凈值雖然出現了超過8個百分點的虧損,但考慮到同期市場的整體表現,該基金的虧損幅度相對較小,顯示出在不利市場條件下的抗風險能力,這種表現在同類產品中也是較為難得的。而王貴重的嘉實前沿科技滬港深,近三年產品累計虧損45%。
基金經理不穩定的表現使得嘉實基金混合型基金規模近兩年大幅下降。截至6月末,嘉實基金混合型管理規模為1006.53億元,比起2021年的2060億元規模幾乎已經減半。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