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背靠長三角的城商行掉隊了
凈息差逼近1%。
來源|柒財經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作為一家立足于上海,深耕整個長三角區域,輻射全國的城商行,上海銀行可謂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和市場優勢。
上海銀行也很爭氣,自1995年成立以來,以打造“精品銀行”為愿景,上海銀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僅次于北京銀行的城商行二哥。
但在近年來,其業績開始裹足不前,雖然總資產也邁上了3萬億的臺階,但在多個指標上,已接連被同處長三角區域的幾個兄弟行超越并拉開距離。
營收連續下滑
今年上半年,上海銀行業績繼續呈現疲軟之態,即實現營收262.47億元,同比減少0.43%;對應的歸母凈利潤為129.69億元,同比微增1.04%。
柒財經注意到,2022年至2023年,上海銀行已經連續2個財年營收同比下滑,分別同比減少5.54%、4.8%至531.12億元和505.64億元。
同期,上海銀行對應的歸母凈利潤增速也是在1%左右徘徊。2022年至2023年,該行此項指標分別微增1.08%、1.19%至222.8億元和225.45億元。
對比而言,2021年,上海銀行營收增速還呈2位數增長。即實現營業收入562.30億元,同比增長10.81%;對應的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20.42億元,同比增長5.54%。
再和同業比較,曾經“別人眼中家的好孩子”已經被趕上甚至超越。
其中,在資產規模的維度看,截至上半年末,北京銀行以3.95萬億元的規模,繼續傲視群雄;江蘇銀行在2022年達到2.98萬億元并超越上海銀行后,以14.46%的增速增長至3.77萬億元;上海銀行雖然排名第三,但增速僅為6.27%。
追兵寧波銀行,以16.67%的增速增長至3.03萬億元,與上海銀行僅有一步之遙。
從營收規模上看,上海銀行不僅已位列第四且南京銀行與其僅有3000多萬的差距,其也是8家營收過百億的上市城商行中,唯一一個同比負增長的銀行。
在歸母凈利潤方面,在13家正增長的上市城商行中,其1.04%的增速僅高于西安銀行的0.31%。
息差不斷下探
而翻看具體業務數據,2024年上半年,上海銀行第一大收入來源利息凈收入,同比減少超10%至161.75億元。
凈利息收入下滑源于凈息差的收窄。今年上半年,上海銀行凈息差較上年同期減少0.21個百分點。雖然凈息差收窄是行業普遍面臨的問題,據金融監管總局數據,今年第二季度,我國商業銀行凈息差為1.54%,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0BP。但上海銀行1.19%凈息差在42家上市銀行中排名倒數第二,僅高于最后一名廈門銀行(1.14%)0.05個百分點。
且可不得不提的是,2020年至2023年,上海銀行凈息差一直在下滑,分別為1.82%、1.74%、1.54%、1.34%。2022年至2023年,上海銀行利息凈收入分別減少6.01%、7.46%。
不光是利息收入下滑,上海銀行另一大營收支柱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今年上半年也同比下滑23.54%至21.91億元。
此前兩年也即2022年至2023年,其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也分別同比下滑28.23%和24.3%。
好在今年上半年,上海銀行非利息收入中的另一塊收入投資收益同比大漲291.4%至79.65億元,同時其計提信用減值損失45.46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6.51%,給該行的業績挽回了一點顏面。
資產質量方面,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6月末,上海銀行不良貸款規模達到172.05億元,相較去年同期增長3.88個百分點;不良貸款率為1.21%,與上年末持平,相較去年同期下降1個bp;撥備覆蓋率268.97%,較上年末下降3.69個百分點,相較去年同期下降15.57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該行的撥備覆蓋率近幾年不斷下行。2020年至2023年末,上海銀行撥備覆蓋率分別為321.38%、301.13%、291.61%、272.66%。
頻收大額罰單
柒財經還注意到,上海銀行旗下分支機構還頻收大額罰單,據媒體統計,去年以來,上海銀行由于涉及業務違規行為等多項問題,被國家外匯管理局、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等罰沒總金額超億元,折射出該行內控管理問題有待強化。
其中,今年8月底,因“房地產貸款未按項目進度放款、貸后管理不到位;以貸款資金轉存存單,并以存單質押發放貸款;小微統計數據不真實”等,上海銀行深圳分行被罰沒472.7萬元。
同月,因“流動資金貸款用途不合規;銀行承兌匯票業務貿易背景真實性審核不到位”上海銀行常州分行還被罰78萬元。
6月份,因貸款“三查”不盡職、信貸資金違規流入限制性領域;代銷業務管理不到位;票據業務管理不審慎;員工行為管理不到位,上海銀行寧波分行收到185萬元罰單。
除百萬級罰單外,去年4月份和11月份,上海銀行還兩次收到超千萬級罰單。其中,因封閉式產品投資非標準化資產終止日晚于產品到期日、理財產品老產品投資新資產的到期日晚于2020年等,上海銀行共計被罰1380萬元。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