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一哥還是沒扛住
全球安防一哥海康威視,開始收縮戰線。
原創首發 |?金角財經(ID:?F-Jinjiao)??作者 | 角爺
日前#海康威視大規模裁員#沖上熱搜,有消息稱海康威視員工透露,該公司近期正在進行大規模組織調整,32個研發區域收縮到12個,“只保留幾個核心區域,其余全部優化掉,預計會涉及1000多人”。
對此,海康威視方面回應稱,公司不存在大規模裁員,是經營策略調整,需要優化總部及重點銷售城市的研發力量,因此相應調整了部分區域崗位設置。
截至10月11日收盤,海康威視股價下跌5.6%,目前市值2736億元。相比2021年市值巔峰突破6000億元,已經跌去近6成,仿佛一夜之間回到了2017年。
在今年4月,海康威視公布2023年業績之后,曾有媒體分析稱海康威視走出了“至暗時刻”,但如今大裁員的傳言和調整崗位的回應,說明海康威視還在收縮戰線減少失血,恢復情況并不理想。
更值得關注的是,海康威視的起伏,反映的不僅是自身業務的波動,從中更能夠感受到經濟周期的變化,對一家龍頭企業的巨大沖擊。
點擊下方名片,關注金角財經,我們將為你剖析更多社會熱點,拆解經濟事件背后的邏輯。
注定的裁員
按照海康威視的回應,雖然否認了大裁員,但也承認調整了部分區域的崗位設置。
但根據多位海康威視員工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信息,調整幅度顯然并不小。有說法稱目前“湖南等區域已經沒了”,更有前員工在社交媒體透露,他所在的區域從年后開始就沒什么業務,也沒有漲薪,因此他選擇果斷跳槽。
說是大裁員也好,崗位調整也罷,這場風波注定遲早都會來的。
財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海康威視的三項核心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合計達到69.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1.6%。其中,銷售費用增長了14.8%,管理費用增長了16.7%,而研發費用則增長了7.3%。
費用支出增長平均達到兩位數,但是海康威視上年營收同比只增長了9.7%,而歸母凈利潤同比負增長了5.1%。
毫無疑問,費用支出成為了拖累海康威視的主要原因,“優化研發力量”“調整部分崗位”也就不奇怪了。
實際上,海康威視近三年都處于增收不增利的尷尬,期間費用的不斷攀升已經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以2022年為例,海康威視銷售費用同比增長13.8%、管理費用同比增長23.9%、研發費用同比增長18.9%,三項費用支出增長32億元,而營收增幅只有2%。
海康威視在業績交流會上解釋稱,過去幾年里人才的內卷非常嚴重,實體企業在互聯網大廠面前顯得競爭力非常弱。為此,公司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用漲薪來應對人才的競爭,費用率的改善還是需要靠公司的收入增長來解決。
不過,漲薪留人顯然不可持續。到2023年末,海康威視員工數量為58544人,僅增長了260人。其中,技術人員數量為28479人,同比增長528人。除了研發技術人員之外,海康威視銷售以及生產人員總體是呈現下行趨勢。
就在曝出此次裁員之前的8月,海康威視還對管理層進行了調整,管理團隊中60后的高管已經全部退出了。
所以,這一場裁員調整,很可能是早有安排。
更深層的問題在于:費用支出這么多,海康威視為啥增長不動了?
地方沒錢了
作為A股聞名的“安防矛”,全球市場上的安防一哥,海康威視享受到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甜蜜時光。
海康威視成立于2001年,最早從事視頻板卡、硬盤錄像機等業務。2004年,海康威視率先將H.264算法引入視頻監控行業,成功抓住了安防技術和產品升級換代的發展機遇,迅速成為“全球安防一哥”。
自2010年上市以來,海康威視曾經歷了長達十年的迅猛發展階段,直到2021年海康威視的營收增速高達28%,但到了2022年直接降至2%左右。
一年之間天翻地覆,究竟是發生了什么?如果用一句話解釋,那就是地方政府沒錢了。
海康威視的境內業務分為四塊:PBG(公共服務事業群)業務、EBG(企事業服務群)業務、SMBG(中小企業事業群)業務以及創新業務。不用說也能感受到,靠政府給錢裝監控的PBG業務是大頭。
如圖所示,在2021年PBG業務規模達到巔峰,隨后逐年下滑,到2023年規模已經小于EBG業務。
安防行業作為基礎設施的一部分,與國家經濟周期緊密相關。在經濟擴張期,對安防產品的需求增加,而在經濟衰退期,政府和企業的投資可能會減少,影響安防行業的增長。
反映到海康威視身上,由于地方政府財政支出收緊,公安、交警行業的安防需求持續下行,盡管水利水務、防災救災、應急管理等業務得到國債的支撐,但整體依然沒有扭轉公安、交警行業下滑所帶來的不利局面。
據安防垂直媒體a&s2023年發布的報告,目前,大型重點治安防控工程逐步進入尾聲,而疫情推動的安防產品短期需求也已消退,公共部門對相關事業的投入呈現放緩的態勢。房地產行業發展減緩也對安防產品的需求帶來負面影響。
與此同時,海康威視應收賬款的情況也不理想。今年年中,海康威視的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已經來到389億,比去年年底高了5億,創下新高。此外,公司應收賬款的壞賬計提比例也有所上升,從年初的8.18%上升到年中的8.74%。
5月份的股東大會上,就有股東表示擔心問應收賬款,當時公司管理層提到,歷史回款數據還是不錯的,而且海康計提比例是足夠審慎的,大部分應收款最終都能收回來。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信號是經營現金流凈額為負數。盡管從歷史上看,海康威視半年度的現金流基本都為負數,說明海康威視在客戶面前的議價能力一直較弱,但在如今收縮的經濟周期下,很難不讓人擔心年底的回款問題。
要知道,海康威視可不是一般的企業。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電海康集團有限公司持有公司36.55%的股份,為公司第一大股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通過中電海康集團有限公司、中電科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合計持有公司39.18%的股份,與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同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背后站在國資委的海康威視,也無力抵抗經濟周期下行的沖擊。
擴張結束了
全球安防一哥的皇冠有多重,海康威視有苦自知。
安防市場最大的特點是“碎片化”——用戶分散、應用分散、產品分散,客戶需要通常是“既要又要還要”的定制化。
對此,海康威視創始人胡揚忠曾在一次采訪中直言,安防市場增長得很快,但卻是一個“小”市場,科技巨頭的機會并不大,“用通訊行業高成本的人力去跑安防,就像拿步槍打蒼蠅一樣,投入與產出是非常不匹配的”。
雖然說“碎片化”的市場幫助海康威視抵擋住了友商的進攻,但也加重了海康威視的負擔。為了實現規模效應,海康威視從2018年開始大力打造下沉渠道網,建設省級業務中心、重點地市下設二級分公司,并將銷售、研發、技術支持等資源下沉一線;2021年,海康的SMBG事業群完成渠道的進一步的下沉,通過觸達區縣級的店鋪端。
截止2023年,海康威視在國內設立了32個省級技術服務部,300個地市服務網點,3000余家重要合作伙伴及授權服務商。
與此同時,為了滿足應用場景“碎片化”需求,海康威視的硬件產品型號已超過3萬個。其中,海康針對細分場景,推出的攝像頭就有數千種。目前,公司組件倉庫中已積累各類組件4200余個,相比2018年增長超過14倍,平均每個復用組件被18.3個產品型號集成,平均每個產品型號復用80.3個復用組件。
要維持龐大的渠道網和產品庫,就必須不斷增加人力投入,其中技術研發的投入成本更是易漲難降。2023年全年,海康威視的銷售費用和研發費用均是雙位數增長,其中研發費用支出為113.93億元,同比增長16.08%,公司解釋為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所致。
而伴隨著營收繼續降速,凈利潤轉負,縮減人力成本、收縮研發區域也就成了明牌,同時也意味著海康威視的擴張徹底結束了。
站在更大的視角來看,海康威視身上正在發生的故事,不過又是一滴時代的眼淚。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