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師傅IPO之困:業務結構單一,難撕“小眾”標簽
近日,文創工藝產品品牌銅師傅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赴港上市。
撰文 |?張 ?宇??編輯 | 楊博丞? 來源|Donews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截至2024年12月31日,銅師傅在中國銅質文創工藝產品市場按總收入計位列第一,市場份額達35.0%。
盡管銅師傅已是中國銅質文創工藝產品市場的第一品牌,但未來發展前景卻不太樂觀,主要原因在于該市場的市場規模并不大。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銅質文創工藝產品市場市場從2019年的11.08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15.76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約為7.3%,預計到2029年達到22.82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7.7%。
銅質文創工藝產品市場空間容量有限,意味著銅師傅的營收難以實現大幅增長,同時現有業務也很快會遭遇發展瓶頸。
不僅如此,銅師傅的業務狀況也存在諸多不足:一方面,其業務結構過度依賴單一品類,銅質文創產品占比畸高;另一方面,產品銷售高度依賴線上渠道,而線下渠道拓展乏力。
曾被小米創始人雷軍譽為“小米體系外最像小米的企業”的銅師傅,能順利扣開港交所的大門嗎?
業務結構過于單一
根據招股書,2022年至2024年,銅師傅的營收分別為5.03億元、5.06億元和5.71億元,同期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693.8萬元、4413.1萬元和7898.2萬元。
按照產品類別劃分,銅師傅擁有銅質文創產品、塑膠潮玩、銀質文創產品、黃金文創產品、木質文創產品五個業務板塊。雖然業務板塊不少,但業務結構卻存在明顯的不合理性。
2022年至2024年,銅質文創產品收入分別為4.80億元、4.88億元和5.51億元,占營收的比例分別為95.4%、96.3%和96.6%。顯現出銅師傅對于銅質文創產品的高度依賴性,不僅如此,銅質文創產品收入占比由95.4%一路攀升至96.6%,業務結構單一的問題卻愈發凸顯,幾乎成為了銅師傅唯一的收入來源。
單一的業務結構雖然可以使銅師傅集中優勢資源深度打磨產品,構建專業壁壘,并在成本控制和流程標準化方面變得更加高效,但同時也削弱了銅師傅的抗風險能力,導致其容易遭受行業波動沖擊,高度依賴單一業務還容易過早觸及增長瓶頸,難以實現持續擴張。
圖源:銅師傅招股書
銅師傅也已意識到高度依賴單一業務所帶來的局限性,于是積極拓展了塑膠潮玩、銀質文創產品、黃金文創產品、木質文創產品作為補充,試圖探索“第二增長曲線”。
根據招股書,銅師傅通過“歡喜小將”品牌為關注潮流的年輕消費者提供將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設計感融為一體的塑膠收藏品系列;“璽匠金鋪”品牌提供使用失蠟鑄銅法及鏡面打磨等傳統方法以純金打造的限量版工藝品,主要服務于追求吉祥、精致和象徵意義黃金產品的收藏家和消費者;“閱銀”品牌主打銀質文創產品,專注于茶具及裝飾品等功能性、象徵性物件;“唯檀”品牌提供通過傳統雕刻技法表達精神主題的木質文創產品。
其中,業務規模最大的是塑膠潮玩,2022年至2024年,其收入分別為328.6萬元、1330.4萬元和1425.2萬元,占營收的比例分別為0.7%、2.6%和2.5%,短期內難以扛起創收大旗。此外,銀質文創產品收入不太穩定,2024年該業務板塊收入甚至不及2022年的水平,占營收的比例始終不及1%。黃金文創產品由于2024年才起步,占營收的比例僅為0.2%。
值得一提的是木質文創產品,2022年至2024年,木質文創產品收入占營收的比例分別為3.0%、0.4%和0。銅師傅在招股書中表示,由于該類別的絕對金額及占收入比例均較低,已決定自2022年起停止生產木質文創產品。
可見,銅師傅在探索“第二增長曲線”方面并不如意,這些業務板塊對于營收的貢獻微乎其微,最有可能成為新增長極的塑膠潮玩,大部分生產還是依賴外部制造商,產品質量難以完全保證。
銅師傅在招股書中將“豐富產品組合”列為未來發展重點,計劃“進一步擴大黃金文創產品供應”以及“加強塑膠潮玩產品開發”。然而,從業績表現來看,這一發展重點能否真正落地并改善業務結構,還是未知數。
挑戰重重
銅師傅是中國銅質文創工藝產品市場的第一品牌,但也面臨著多重挑戰。
首先是銅師傅過于依賴線上渠道。自2013年3月成立依賴,銅師傅一直實行線上渠道優先策略,2022年至2024年,銅師傅的線上直銷(主要來自天貓、京東、抖音等旗艦店)收入分別為3.55億元、3.54億元和4.03億元,占營收比例分別為70.6%、69.9%和70.5%。若將向線上經銷商銷售收入一并計算,其線上渠道收入占營收的比例分別高達80.9%、79.2%和77.2%。
圖源:銅師傅招股書
銅師傅近八成收入依賴線上渠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銷售成本,提高了銷售效率,但也帶來了潛在的風險,比如一旦第三方平臺的政策發生變動,如流量分配規則調整、平臺傭金費率提高,都可能對銅師傅的銷售情況產生重大影響。如果第三方平臺提高傭金費率,也會直接增加銅師傅的銷售成本,導致利潤空間被壓縮。
事實上,銅師傅一直在積極開拓線下渠道。截至2024年,銅師傅運營了9家直營店以及54家線下經銷商運營的68家授權店。其中,直營店收入占比由2022的0.7%年提升至3.1%,授權店收入占比由2022年的15.1%降至2024年的13.8%。可見,銅師傅線下渠道拓展較為乏力,同時線下渠道的收入貢獻不足兩成,與線上渠道存在巨大差距。
其次是原材料價格波動導致成本壓力飆升。銅是銅師傅的主要原材料,銅價格波動是影響營業成本的關鍵因素。2022年至2024年,直接材料(主要包括銅質文創產品所用的銅)成本分別為1.77億元、1.61億元和1.74億元,占營業成本的比例分別為51.9%、47.1%和47.1%。
直接材料成本的增加與原材料價格上漲一致。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銅的年均價格由2019年的每噸47621.8元上漲至2024年的每噸74958.3元,并于2024年5月達到每噸88600.0元的歷史峰值。可以預見,如果銅價格持續上漲,銅師傅的營業成本也會隨之上升,若其無法有效轉移成本,將會對利潤空間造成嚴重擠壓,進而影響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最后是經銷商的信心不足。經銷商對于銅師傅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2022年至2024年,經銷商銷售(含線上及線下)所得收入分別為1.28億元、1.21億元和1.17億元,占營收的比例分別為25.4%、24.0%和20.5%,呈現出逐年下滑的態勢。
經銷商的收入貢獻下滑,原因指向了經銷商數目的減少。2022年至2024年以及2025年第一季度,銅師傅的期末經銷商數目分別為68家、72家、54家和55家。
圖源:銅師傅招股書
與此同時,經銷商還存在著信心不足的跡象。根據招股書,2022年至2024年,經銷商預付款分別為534.3萬元、1128.8萬元和490.3萬元。其中,2024年的降幅超過50%。
經銷商預付款通常是指經銷商在采購商品或服務前,預先支付給供應商的款項。經銷商預付款下降,反映出經銷商的打款意愿降低,對于銅師傅的信心不足,而銅師傅的營收或因此受到不小的沖擊。
自研IP優勢未顯
對于銅師傅而言,IP的開發與運營是其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因此,銅師傅專注于拓展自研IP體系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績。
根據招股書,2022年至2024年,銅師傅分別創建了300個、279個和456個新的原創產品IP,自研IP產生的收入占營收的比例分別為94.1%、88.3%和93.7%。
除自研IP外,銅師傅還積極與頭部娛樂特許授權商、文化傳媒節目及著名博物館合作,以豐富IP矩陣。目前,銅師傅的授權IP包括《復仇者聯盟》、《蜘蛛俠》、《鋼鐵俠》等漫威系列IP,《權力的游戲》、《功夫熊貓》、《侏羅紀世界》、《小黃人》、《變形金剛》、《貓和老鼠》等經典IP,以及故宮博物院、敦煌文創等聯名合作。此外,銅師傅已簽訂了《哪吒之魔童鬧海》IP的授權協議,并正在推進設計及開發,預計將于未來數月推出產品。
不過,盡管銅師傅擁有大量自研IP,但真正具有市場號召力的爆款IP卻屈指可數,其產品出圈大多仍依賴授權IP,比如銅師傅與《哪吒之魔童鬧海》聯名款手辦預售銷售額在短時間內就突破了千萬元。
授權IP提升了銅師傅的品牌曝光度和產品多樣性,但也帶來一系列問題:一方面,倘若授權IP方憑借其強大的影響力和稀缺性提高授權費用,將大大壓縮銅師傅的利潤空間。如果無法承受高額的授權費用,銅師傅或被迫放棄一些授權IP,這無疑會對其業績和市場競爭力產生致命打擊;另一方面,授權IP的市場表現存在不確定性,一旦授權IP的熱度下降,相關產品難免會滯銷,這不僅會導致庫存積壓,還會增加銅師傅的營業成本,甚至對業績造成拖累。
在自研IP優勢尚未完全顯現的情況下,銅師傅的IP困境可能會在未來一段時間持續影響其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不容忽視的是,銅師傅在銅質文創工藝產品市場的高占有率意味著其增長空間已極為有限,若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銅師傅必須要盡快尋找出路,這也是其在登陸資本市場前后亟待思考和解決的難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