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團隊“換血”持續,凈利大起伏,工銀安盛人壽“七最”目標遇挑戰
高層人事變動,無疑是工銀安盛人壽發展歷程中的重要節點。未來,在復雜多變的保險市場中,新任領導班子如何帶領公司保持盈利的可持續性、化解潛在風險,朝“七最"目標不斷邁進?
作者 |邢莉? ?編輯|蛋總? ?來源|子彈財經
近日,“宇宙行”工商銀行旗下壽險公司——工銀安盛人壽將迎新總裁,引發業界關注。
今年1月,在工銀安盛人壽任職長達7年的總裁吳茜卸任后,總裁一職已空缺半年。
在我國保險公司的陣營中,“銀行系”壽險公司因具備天然的渠道和客戶優勢,被看作是含著“金鑰匙”出生。
在這其中,國有六大行(工農中建交郵)旗下的壽險公司:工銀安盛人壽、農銀人壽、中銀三星人壽、建信人壽、交銀人壽、中郵人壽,依靠大行遍布全國的“毛細血管”與線上服務網絡,在“銀行系”險企中優勢尤為顯著。
背靠兩大股東——國內資產規模最大銀行工商銀行和百年國際保險巨頭法國安盛集團,工銀安盛人壽的發展一直受到市場的關注。
自工行入主后,工銀安盛人壽業績增長進入“快車道”,保費規模連年攀升,連續多年實現穩定盈利。
但近年來工銀安盛人壽盈利起伏較大,如坐過山車。自去年始,工銀安盛人壽核心管理層持續調整。
從整個銀行系壽險公司格局來看,雖然工銀安盛人壽背靠“宇宙行”,但銀行系險企的C位一直由中郵人壽占據。
面對復雜的內外部環境,工銀安盛人壽如何破局成為業內關注焦點。
總裁空懸已有半年,高層大“換血”持續
日前,據多家媒體報道,中國工商銀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長包伶捷擬出任工銀安盛人壽黨委副書記、總裁職務。
公開資料顯示,包伶捷是一位工行老將,歷任浙江省分行營業部副總經理、金華分行行長、杭州分行行長等職,最終升至浙江省分行副行長。
目前,工銀安盛人壽官網尚未更新這一消息。「子彈財經」就包伶捷擬出任總裁一事求證工銀安盛人壽方面,截至發稿前未獲回復。
今年1月,任職長達7年的吳茜不再擔任公司總裁。作為工銀安盛人壽的一員“老將”,吳茜自2018年6月起擔任工銀安盛人壽黨委副書記、總裁職務。在吳茜離任后,總裁之位空懸已有半年。
「子彈財經」注意到,自2024年始工銀安盛人壽核心管理層持續調整。
2024年5月,工商銀行北京分行副行長王都富出任該公司董事長,這一職位此前已空缺1年半時間。
履歷顯示,王都富于1971年出生,從事金融、經濟相關工作逾三十年。王都富一直在工商銀行系統中工作,歷任工商銀行浙江分行、總行辦公室、江蘇分行營業部、牡丹卡中心等多個部門職務;2021年5月至2024年1月任工商銀行北京市分行黨委副書記、副行長。
除董事長之外,年報顯示,2024年以來工銀安盛人壽管理層發生了一系列人事變動。
年報顯示,2024年4月,鄭昕接替王瑩擔任該公司董事職務;同月,張濤擔任董事職務;2024年5月,張濤接替喬紅敏任公司財務負責人,同時擔任公司首席財務官(副總經理)。2024年6月,張偉峰卸任公司監事職務。
2024年11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披露消息顯示,工銀安盛人壽執行董事、副總裁陶仲偉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任上被查。
5個月后,陶仲偉處分結果公布,涉嫌5項違紀違法行為,被開除黨籍、公職,收繳其違紀違法所得,其涉嫌犯罪問題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
圖 / 中紀委國家監委官網
進入2025年,除總經理一職之外,工銀安盛人壽總精算師也發生變動。
日前,太平洋壽險官網顯示,喻凌燕任太平洋壽險總精算師。履歷顯示,喻凌燕在該險企供職26年之久,自金盛人壽時期就擔任總精算師,后任工銀安盛人壽精算部總經理、首席精算師兼首席風險官、副總經理。
「子彈財經」注意到,工銀安盛人壽4月30日披露的2025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喻凌燕仍為首席精算師兼首席風險官。
圖 / 工銀安盛人壽2025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老將”喻凌燕為何會突然離職?誰將接替喻凌燕出任首席精算師、首席風險官一職?「子彈財經」就相關問題求證工銀安盛人壽方面,截至發稿前未獲回復。
保費、凈利雙增,盈利高增長能否持續?
官網資料顯示,工銀安盛人壽的前身為金盛人壽,成立于1995年5月。
金盛人壽是首家中法合資保險公司,由安盛中國公司與中國五礦集團合資組建。雖然背靠老牌保險機構法國安盛集團,但金盛人壽自成立以來業績低迷,陷入長達十余年的虧損泥潭。
直至2012年,該險企終于迎來轉折點。
2012年5月,經監管批準,國內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受讓安盛中國公司與中國五礦集團股權總計60%,成為其大股東。同年7月,工銀安盛人壽正式掛牌。
工行入主之后,依托銀保渠道優勢,工銀安盛人壽保費規模實現跨越式發展。
Wind數據顯示,2011年工銀安盛人壽保費僅16.02億元,到2013保費收入已超百億,2019工銀安盛人壽保費收入突破500億元大關,達542.1億元。
凈利潤方面,年報數據顯示,工行入主的第二年,工銀安盛人壽結束長期虧損;2013年實現凈利潤0.2億元,此后該險企凈利潤一路飆升,2021年達到歷史最高峰值16.92億元。
但近年來,工銀安盛人壽業績起伏較大,如同坐上“過山車”。
2022年,工銀安盛人壽盈利驚現“滑鐵盧”,當年凈利潤虧損7.09億元。這是工銀安盛人壽即2013年扭虧為盈后,首次出現虧損。
2023年工銀安盛人壽成功扭虧,實現凈利潤4.45億元,但遠不及2021年凈利潤表現。
此外,2023年工銀安盛人壽保險業務收入降至404.95億元,同比下降17.56%。其中分紅險產品大幅壓降至50.19億元,導致原保險保費收入驟降。
近期發布的2024年年報顯示,工銀安盛人壽業績回暖跡象明顯。
2024年,工銀安盛人壽全年保險業務收入達到458.08億元,同比增長13.12%;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131.69%,達到10.31億元。
但「子彈財經」注意到,Wind數據顯示,工銀安盛人壽2024年4個季度凈利潤水平跌宕起伏明顯,分別為0.59億元、7.80億元、10.38億元及-8.46億元。
凈利潤波動背后,是其盈利存在不穩定因素。
其中,新會計準則的應用成為工銀安盛人壽“逆襲”的一大關鍵。自2024年二季度起,工銀安盛人壽開始依據新會計準則編制償付能力報告,這一轉變使得二季度凈利潤大幅躍升。
2024年9月底,股市的短暫利好行情也助力工銀安盛人壽投資收益大幅增長,2024年第三季度其凈利潤大漲。
但受同樣受資本市場波動影響,2024年第四季度工銀安盛人壽出現大幅虧損。
聯合資信在今年6月發布的評級報告中指出,“工銀安盛人壽盈利易受外部市場影響,宏觀經濟下行、房地產行業景氣度下滑以及資本市場波動加大等因素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公司利潤實現,盈利能力未來變動情況值得關注。”
前有強敵、后有追兵,“七最”目標有挑戰
「子彈財經」注意到,“新掌門”王都富在2024年上任初期,就為工銀安盛人壽制定了銀行系與合資壽險公司中“七最”發展目標及“七大工程”實施路徑,即“雙七戰略”,力爭將工銀安盛人壽打造成“強大的金融機構”。
其中,“七最”指要把工銀安盛人壽鍛造成為銀行系和合資保險公司中客戶數量最多、業務規模最大、經營結構最優、資產質量最好、盈利能力最強、服務口碑最佳和品牌價值最高的人身保險公司。
工銀安盛人壽的底氣來自于其強大的股東背景。
擁有龐大的客戶基礎、廣泛的營業網點和雄厚的資金實力的工商銀行,為工銀安盛人壽提供了堅實的后盾;法國安盛集團作為全球領先的保險和資產管理集團,帶來了先進的保險經營理念和豐富的行業經驗。
但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卻也不容忽視。尤其是作為擁有共同標簽的一類保險公司,六家大行系壽險公司的發展往往被以不同的維度進行對比。
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中郵人壽以其超千億的保費規模,成為工銀安盛人壽的“最強對手”。
企業預警通數據顯示,2024年中郵人壽保費收入達1349.4億元,規模位居六家大行系壽險公司榜首;凈利潤91.88億元,也遠超其余5家險企。
與之相比,工銀安盛人壽在2024年攬收保費458.08億元,凈利潤10.31億元,與中郵人壽的差距顯著。
事實上,中郵人壽背靠龐大的郵政網絡,郵儲銀行近4萬個營業網點為其提供了強大的渠道支持,這是中郵人壽在保費規模上領先的重要原因。
此外,建信人壽與建設銀行的緊密合作,在業務拓展上取得了良好成效。2024年建信人壽保費收入為409.97億元,保費規模直逼工銀安盛人壽。
在凈利潤方面,交銀人壽、農銀人壽的實力也不容小覷。
2024年,交銀人壽實現凈利潤9.4億元,農銀人壽凈利潤為8.86億元,在盈利水平上展現出強勁的競爭力。
此外,「子彈財經」注意到,2021年6月,友邦保險攜120億元入局中郵人壽,吹響混改號角。
今年6月,中郵人壽宣布將其注冊資本增加至326.43億元。通過此次增資,中郵人壽注冊資本規模躍居壽險行業第四位。而官網顯示,工銀安盛人壽當前注冊資本125.05億元,不到中郵人壽的一半。
在這樣的競爭格局下,工銀安盛人壽想要實現“七最”目標,必須在業務拓展、產品創新、客戶服務等多方面下功夫。
聯合資信在評級報告中還指出,工銀安盛人壽保險業務營銷渠道以銀行郵政代理渠道為主,其他營銷渠道對其保費收入貢獻度較低,渠道多樣化水平仍有待提升。
綜合來看,工銀安盛人壽的高層人事變動是公司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未來,新任領導班子如何帶領公司在復雜多變的保險市場中應對競爭,保持盈利的可持續性、化解潛在風險,朝“七最”目標不斷邁進?「子彈財經」將持續關注。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